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快讯

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

2020-08-25 03:01:54

国家级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即将迎来一周年。一年来,十大双跨平台的“一举一动”都广受业内关注,因为它们属于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标杆”,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但这个“标杆”能不能常立不倒还得另说。3月20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遴选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7月10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2020年11月要完成遴选10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50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的工作任务。

由此可见,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评选是一年一度的,坐上国家级双跨平台的宝座并不代表你就是“常胜将军”,尤其是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所在,在新基建背景下,其重要性更是被放大。那么经过一年的探索发展、经验积累,十大双跨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究竟“跨”的怎么样?成绩单是喜是忧?挑战有哪些?

“双跨”总体成绩喜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今年6月,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有600余个,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超过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万个,平台服务工业企业数近40万家。

去年11月,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达65万台(套),工业APP数量接近1650个。

不到一年时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工业设备连接数、工业APP等数据翻了几番,我国工业体量本身就比较大,拥有全球所有的工业门类,这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总的来看,平台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绩斐然,而作为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取得成绩更是喜人。

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

近日,中国信通院两化所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研究部副主任田洪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十大双跨平台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有力带动了平台创新发展。

尤其是在平台技术突破方面,在过去一年十大双跨平台积极与新兴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形成“平台+5G”“平台+AI”“平台+区块链”等一批创新解决方案,特别是今年是5G规模建设元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提速,像海尔、徐工信息、东方国信、浪潮、华为等均已在开展相关的试点应用。

同时双跨平台还突破一大批平台创新技术,如设备接入、协议解析、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开发等,培育形成了云仿真设计、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质量追溯、网络协同制造、智能产品运维、大规模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十大双跨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突破800万台/套、工业APP达到5万个、工业模型数量1.7万个,可见双跨平台在国内平台关键数据占比还是非常大的。

在应用赋能方面,目前十大双跨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平均达到140万个,服务工业企业共计超过8万家,覆盖钢铁、石化、能源、电力等10余个重点行业。像海尔COSMOPlat孕育出建陶、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生态;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涵盖钢铁、能源、高铁、汽车、化工、通用、专用设备等29个工业行业大类。

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仅部分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赋能,就为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带来经济效益260亿元,预计推广三年可创造4300亿元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双跨平台企业为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力度,像卡奥斯COSMOPlat完成A轮融资9.5亿元、徐工汉云完成A轮3亿元融资、东方国信募资18亿元、工业富联出资5.6亿战略投资鼎捷软件等。

对标国际平台仍有差距

虽说双跨平台经过一年的发展,总体成绩不错,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标国际一流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更好地赋能不同行业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尤其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此外,行业间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超过50%的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一些中小微制造企业发展较为粗放,利润率较低,无法承受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应用的高昂成本,导致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平台发展进程。

田洪川告诉记者,和国际工业平台巨头相比,一是平台核心能力还有差距,双跨平台在设备接入、机理模型沉淀,数据建模分析等方面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这三个方面能力综合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或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还不足,尤其是在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高价值解决方案搭建会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

二是平台运营模式还需完善,目前双跨平台落地过程中,通用化的平台服务与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之间还存在着鸿沟,用户企业需求往往具有较强定制化属性,平台企业的项目制服务需要较高的时间人力投入,平台企业面临着项目制服务与平台化运营的矛盾,运营推广模式仍需要不断探索。

三是平台开放生态聚合能力还不足,目前双跨平台的开发者生态还不够完善,对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资源整合能力还不足,在协同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共享等方面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双跨平台对于自身生态能力的培育。

兼顾平台发展的深与广

田洪川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既要“做深做实”也要“做广做活”。

双跨平台要“做深做实”需要在行业深耕,通过在行业的落地,实现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应用创新。同时垂直行业平台要“做广做活”需要拓展应用领域和服务对象,在赋能大型制造企业的同时,也要在平台上广泛汇聚一批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平台的创新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田洪川认为,发展双跨平台就是要鼓励平台企业兼顾深与广延伸,兼顾大中小企业赋能,通过标杆示范,带动更多主体参与平台建设,推动平台发展。

田洪川表示,目前在十大双跨平台的示范带动下,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一是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石化、炼焦、船舶、机械等行业培育形成数十家重点行业平台;二是通过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落户,培育形成了一批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创新的特定区域平台;三是通过与中小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构建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平台生态体系。

最后,针对今年的双跨平台遴选,田洪川认为,只要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要求,在解决方案创新、行业落地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都可以考虑申报双跨平台。

同时,他还告诉记者,与一年前相比,双跨概念的界定更加明确和具体,一是行业指代更加明确,考虑在国家统计局对制造业门类划分基础上,选择具有能够突出行业特征的分类方法,聚焦在石化化工、钢铁、冶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装备、汽车、电子、轻工等具有较强特色的行业门类;二是领域界定更加具体,是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管控等重点领域。

据了解,去年十家双跨平台的遴选是从全国31个省市50余家申报企业中遴选出来的。随着这两年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体开始布局平台,大型制造企业开始孵化出独立公司来建设与运营平台,面向特定产业集聚区也涌现出一批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公司,田洪川表示,相信今年申报双跨平台的企业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 ? ? ?责任编辑:t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