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04-12 02:05: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心电图则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诊断可靠,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损害的优点,在现代医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常规心电图是病人在静卧情况下由心电图仪记录的心电活动,历时仅为几s~1 m,只能获取少量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所以在有限时间内即使发生心率失常,被发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监护装置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实时监护,记录患者的心电数据。又由于心脏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患者不可能长时间地静卧在医院,但又需实时得到医护人员的监护,所以研发相应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产品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端诊断平台的心电诊断系统,由此来实现便携易用、实时监测以及降低诊断成本等功能。

1 模式的实现

提出远端诊断模式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便携性,传统心电检测设备由于其局限性难以实现随身携带,病人需要检测时只能到特定地点,不仅无法实现实时性,而且增加了医疗成本;二是易用性,传统设备对操作者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往往病人自己难以操作。提出远端诊断模式,将系统分为用户终端与远程服务终端,用户只需携带用户终端设备,而且只需操作用户终端,将专业性的操作隔离开留给远程服务终端,从而实现其便携性与易用性。

在远端诊断模式中,用户终端主要实现实时采集心电信号,将数据存储转发,控制GPRS通讯模块发送到远程服务终端;远程服务终端主要承担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甚至可以与专家在线分析和实时诊断,最后将诊断结果返回用户终端。

2系统设计方案

便携式心电诊断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电路、用户端主控模块、两个GPRS终端和远端服务器几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图1中前端采集电路主要承担心电信号采集的功能,采集的信号经初步的滤波及放大后送入用户端主控模块,主控MCU对心电信号数据进行A/D转换和一些基本处理之后存储在EEPROM中,等待用户的命令指示。GPRS终端负责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远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发送过来的数据之后进行详尽的处理,得到诊断结果后将结果发送回用户终端。

2.1前端采集电路

前端采集电路主要由心电电极、前置差分低通滤波电路、前置差动放大电路、高通滤波电路、主放大电路、右腿驱动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电源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表面上不同的两点,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就可以描出一种心电图波形。描记心电图时的电极安放位置及导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设计中采用的是标准双极导联Ⅰ。它是以两肢体间的电位差为所获取的体表心电,电极安放位置以及与放大器的连接为:左上肢(L)接放大器正输入端,右上肢(R)接放大器负输人端,同时,右下肢(RF)应直接接浮。在本系统中,右下肢接右脚电极驱动器的输出端,间接接地。

在此电路中,设计了一个用于防止RFI整流误差的差分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3所示。该滤波器除了提供对RFI的抑制,还提供附加的输入过载保护,因为电阻器R1、R2帮助把仪表放大器的输入电路与外部信号源隔离。C3跨接电桥输出端,以便C3有效地与C1和C2的串联组合并联。C3非常有效地减小了由于不匹配造成的任何AC-CMR(交流-共模抑制)误差。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放大电路。由于心电信号很微弱,而且采集过程中存在着极化电压、热噪声和仪器产生的噪声等多种干扰信号,对后续特征波形的检出与分析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干扰大都属于共模干扰,因此要求前置放大器有足够高的共模抑制比,同时为了抑制信号的“基线漂移”,还要有足够小的温度漂移。设计中采用TI公司的INA326放大器,电路如图4所示。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

便携式心电诊断式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