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久前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起草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制定的《制造强国2025规划纲要》,也提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争取到202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这些都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重大举措,必将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全球竞争力。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代表,也必将是“中国智造”的典型代表。
工业机器人代表“中国智造”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化代表,3D打印作为数字化代表,均被列为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发展态势喜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已超过36个,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工业机器人在华夏大地掀起的热潮,离不开“世界工厂”崛起的大背景。中国制造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19.8%,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超过20亿元,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份额,是历史上继美英之后惟有的第三个。从世界历史看,工业机器人的兴旺发达也与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先进强大息息相关。美国1959年就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随着制造业产能的转移,其工业机器人发展放缓,但保有量仍居世界第二、16.8万台,密度135台/万人;日本是“机器人王国”,保有量世界第一、31万台,密度高达339台/万人;德国制造闻名遐迩,保有量世界第三、16万台,密度273台/万人;韩国贵为创新型国家,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全球第一、396台/万人,保有量14万台;首个“世界工厂”英国风光不再,法国和意大利的制造业今不如昔,工业机器人应用止步不前;中国制造总量第一,但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23台/万人,远低于58台/万人的全球平均水平,由大转强任重而道远。当然保有量越少,市场前景和需求量也就更大。2013年我国制造业工人数量在5000万人左右,预计未来3000万工人可以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以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00台/万人计,则有30万台工业机器人的替代空间。如果再考虑到现役机器人的更新换代,保有量将达40万台以上,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中国工业机器人进步明显
目前,国内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有20多家,沈阳新松、广州数控等是第一梯队。虽然产品策略和技术特点不尽相同,譬如新松是中国机器人的先行者,广数则由数控系统拓展而来,但基本还是以成本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总体来看,国外机器人占据中国近90%的市场总量份额,其中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占据约65%的市场份额并扩大在华生产,一些二线厂商如川崎、那智不二越和现代等也纷纷将中国视为最大市场。
零部件更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短板,核心和高精度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尽管国内也有不少伺服系统、控制器生产厂商,但产品大多集中于低端应用,能与机器人配套的很少。在减速机领域,谐波减速机好像更时髦一些,但主要用在20公斤以下机器人关节,只占全球减速机市场的40%左右;RV减速机组成零件更复杂,承载强度更高,难度更大,市场也最大。国内厂家均已能研发生产并小批量试用,行业巨头日本帝人公司也计划于2016年在华生产。虽然如此,中国机器人仍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3年中国机器人销售9700台,占比26%,较以往的10%(总量份额)有很大进步。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可以简单归结为“三部曲”:
一是打牢基础。2013年中国企业销售的主要产品为坐标型机器人,占比超过40%,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目前中国机器人发展态势类似于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众多企业大干快上、争先恐后。不同点则是当时美国机器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中国机器人则明显落后于西方。外企在华销售则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主,占比超过80%。
二是差异化发展。国内外机器人在产品应用领域各有侧重,近60%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涂层与胶封是其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用于焊接的机器人不足总销量的10%。外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在焊接与钎焊领域,几乎占其总销量的50%。
三是错位竞争。从行业分布看,国外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制造,购买量近50%,电子产品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分别占14%和10%。这也契合全球市场趋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气工业,金属制品业(包括机械加工),化工、橡胶及塑料工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排名前四,其中汽车和电子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外企也并不是高枕无忧,随着汽车和电子行业的需求逐渐饱和,焊接机器人、点胶机器人和洁净机器人销售将面临新的节点。中国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搬运、装配、加工、铸造、打磨与喷涂等。
更多机器人技术资料,电路图及DIY设计,可参见本期Designs of week——当中国制造遇上机器人技术,设计思维请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