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朋友圈被电影《我不是药神》刷屏了,电影以喜剧题材开头,却讲述了一个扎心的故事,情节与台词催人泪下。引起了社交平台上真情实感的评论,再次把和每一个国人息息相关,且广受关注的医疗问题抛到了观众面前。
生死之外无大事,其实生活中患者看病求医的焦急、无奈也屡见不鲜。尤其对于肿瘤病人来说,肿瘤疾病确诊的复杂过程,专家一号难求、病理会诊的耗时耗力,使他们在为治病求生的过程中充满焦虑感。
肿瘤患者之痛:时间就是生命,我想尽快求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肿瘤专科医院,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这样“三长一短”及“病急乱投医”“求医却无门”等医疗资源错配的问题不仅为患者带来困扰,更是医院希望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和价值?如何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服务和体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始终为此而努力,医院吴炅副院长说:“患者的焦急与反馈,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尤其对于肿瘤这类重大疾病患者而言,用科技的力量去改善他们的就诊体验,不仅是医院对管理的重视,更是我们对患者的关怀。”
2017 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腾讯医疗建立合作,在双方的努力下,医院开始向“智慧医院”迈进,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推动“智慧门诊”落地,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的希望和更有温度的就医体验。
从就医流程着手:科技+温度,让看病减少等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腾讯医疗自 2017 年 9 月达成战略合作以来,经过 4 个月的研究开发,建立了依托医院微信公众号的电子就诊卡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挂号、微信支付、报告查询、候诊排队提醒等全流程便捷、智慧就诊服务,使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无缝衔接,有效减少了患者就医排队时间。最明显的是病理会诊,过去冗长的线下流程被极大精简。目前,已有累计超过 10 万名患者使用微信无卡就医服务, 12 万次微信挂号, 19 万次移动支付,以及进 47 万份检查报告的线上查询,每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减少 150 分钟,共为患者节省超过 10 万小时。
开启AI探索:智能+精准,让医疗触手可及
在双方探索就医流程线上化改造和互联网服务建设的过程中,更多患者和医生的痛点被挖掘。每天的专家号源是有限的,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是众多的,很多病情紧急的患者往往因难挂不到号而耽误治疗;而专家每天满负荷运转也不得不面对很多常规诊疗行为,比如患者检查不全,只是来开个单子;复诊患者,来开个药等等占据了专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我们和腾讯医疗团队看到了医患双方存在的难处,经过深入探讨和研究,认为这并非‘无解难题’,AI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在CHIMA大会现场表示。“今年 4 月份,我们开始了与腾讯在AI方面的探索,基于腾讯睿知的医疗AI引擎,为患者提供精准预约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预约”流程)
王奕解释到,准确来说,腾讯睿知的AI引擎可以根据患者提供的检查报告等资料,分析患者的病程,判断患者是初诊、复诊或术后随访。基于此完成对患者的画像,针对患者需求和医生要求,开创线上的绿色通道和更顺畅的便民通道,让真正急需救治的患者获得及时就诊。与此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形成就医路径引导,包括精准预约、手术排程、术前检查,进行同步预约,进一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AI引擎进行术前咨询、手术流程跟踪、术后复查和随访,每个肿瘤患者都将通过AI拥有精准到个人的治疗流程管理。
精准预约极大提升门诊效率和医疗资源的匹配效率,通过腾讯睿知AI引擎审核的准确率达到99.2%。这种以病情优先的智慧化就医服务,不但让患者对智慧医疗触手可及,还能减少医疗资源错配率,实现“专症找专家,专家看专病”,使患者服务从简单化迈入精准化。
让医疗服务不断实现智慧升级,让医疗更加惠民便民触手可及,是腾讯医疗一直以来的初心。未来,腾讯医疗也将继续用数字技术助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现更多AI等技术落地,连同医院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奕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今后希望与腾讯医疗一起,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真正让互联网应用和AI在医院落地,造福患者。”
(王奕在CHIMA大会上分享获奖案例)
据悉,在 7 月 13 日的CHIMA2018 大会(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腾讯医疗的合作项目,为肿瘤患者打造的基于电子就诊卡的患者精准服务平台,获得“CHIMA2018 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推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