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总理考察上海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4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
4月13日,记者参与了在北京召开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系列论坛之“无线网络与医疗行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并对会议关于“5G网络+远程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如下梳理。
4G网络下远程医疗痛点
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院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
根据卫计委的规定,现阶段远程医疗的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
尽管卫健委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从实际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远程医疗对图像传输有着特殊的要求,过低的视频质量及图片质量可能导致医生难以辨清病情。
一般情况远程就诊需要1080P,30FPS以上的实时视频要求,这对网络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际中,很少有医院拥有自己的专网,绝大部分医院使用公共网络进行远程会诊,这种情况下的视频质量差,容易造成误诊。
关于远程会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杨烨主任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一个身处美国的华侨曾与我取得联系,并接入华山医院远程医疗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机会,但因为我们视频传输设备不能达到标准,会诊不敢贸然进行,考虑再三,我们还是放弃了这一次珍贵的跨国会诊。”
远程手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华为Xlabs总裁王宇峰的介绍,早在2001年美国就已经达到远程手术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公开实验。
此外,美国已经部署了2500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际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距医院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代互联网不能满足远程医疗的数据传输要求。
健康管理形势同样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属于“过早”死亡。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30-70岁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的可能性为18.1%。预计2035年后,中国将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一起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20%。
经济方面,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10年-2040年之间,中国仅通过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1%,即可产生10.7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5G能带来什么?
相对于前几代网络通信业务单一、需求清晰、聚焦通信技术本身的特性,5G网络将深度挖掘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探索与垂直行业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实现跨行业融合。
5G网络将带来更快的用体验速率,实际下载速度可达1.25G/s;未来将建成大量小基站,偏远地区也可覆盖网络。全双工技术是指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进行工作,这是5G网络高吞吐量、低时延的关键。
在5G技术下,医生可以更快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及开展远程手术。偏远地区的医院可以与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实时视频,不必再为小病翻山越岭。
无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类:
1. 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限采集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应用,如无限监护、无线输液、移动护理和患者实时位置采集与监测、远程无线设备监测与维护等。
2. 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如实时调阅患者影像诊断信息的移动查房、采用医疗服务机器人的远程查房、远程实时会议、应急救援指导、无线手术示教和无线专科诊断等。
3. 基于视频与力反馈的远程监控类应用,如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远程机器人内窥镜检查和远程机器人手术。
虽然部分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在医院中有所运用,但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还需以5G网络为依托。如解决上述痛点,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环境必不可少。
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瞿运开主任以河南为例介绍了远程医疗的实际运用情况,可概括为一张网络、两个平台、三大定位、四大机构。
一张网络指基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VPN的专用网络。两个平台指依托3+22远程医疗专用机房的跨机构数据交换与整合平台、专业视频会议系统,共同支撑各项业务应用(如远程会诊、远程新店诊断、远程教育等)。
三大定位指国家远程医学中心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临床应用的领导者”、“前沿技术的探索者”为目标。
四大机构指参与远程医疗发展的机构包括“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互联网医院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远程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远程医疗与临床应用标准委员会”。
在今年,河南将实现省市县全覆盖远程医疗,目标将150种常见病留在基层看。
目前的远程医疗服务仍然把重心放在了患者方面,将远程医疗服务视为现有医疗服务的一种替代和扩展。这从长远看符合医疗发展的趋势,但商业模式仍存在较大的挑战。
刻不容缓
我们正在步入IoE时代。2017年,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达2.7亿户,是2016年的近3倍。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10-2030的移动业务流量将增长数万倍。到2030年,移动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将超过一千亿。
蜂窝物联网用户数量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监护等领域都与物联网技术息息相关。特别是医疗设备、各类传感器等与患者信息直接相关的物联网终端,一旦遭到入侵,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本人的生命安全。
5G网络不仅可以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更短的时延,还能提供更安全的数据隐私保护,这一切都是发展IoE不可缺少的因素。
此外,严峻的健康管理形势也需要新的技术来解放医疗资源,给医生更多的空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杨烨主任在演讲中谈到:“医疗数据受限,医生工作地点固态化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我在4G网络下调阅患者影像资料需要加载10秒,这个时间太长了,我们需要5G网络来改善我们的就诊环境,把医生从固定工作地点解放出来,这对患者,对医生都有好处。”
5G时代,远程医疗将走向移动化,服务将更加便捷,但同时在法规、质量等方面带来管理挑战。车载和便携的远程会诊设备将得到普及,远程医疗应用将深入到社区、乡村,受益人群将更加广泛。
各种便携和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检测和监测设备将快速涌现,远程健康管理将得到极大发展。个人健康数据将大量产生,医疗数据共享公用和医疗人工智能将得到大发展,同时带来数据安全和医学伦理问题。
卫建委新政推动行业发展
本次会议上提到了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从事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尚未真正进入医疗领域,但随着4月16日新政颁布,国家将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
在过去远程问诊出于病例不全的原因,医生很难给出医疗级建议,问诊过程以常识性交流为主,且行业缺乏标准规范,医疗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情况正在改善。
新政中标准化的提出与合作允许将拓宽远程医疗咨询企业的业务范围,逐渐解决服务质量问题、风险纠纷问题、医生行为合法性问题、数据共享问题、隐私保护问题、设备质量问题等互联网医疗的主要障碍。
5G网络的发展则会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各企业需大合作与交流,切实解决产业界面临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