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自提出以来,在社会各行各业进行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尝试,当下的AI技术运用已经开始从基础层向应用层发展。HIMSS Analytics针对美国医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分析,在85家医院中目前已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仅占4.7%。同时调查显示,大约35%的医疗机构计划在两年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而计划五年内应用人工智能的医院超过一半以上。
亿欧大健康4月12日消息,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医疗AI论坛在重庆举行。大会上,腾讯公司获批承建,并正式启动了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从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合作、学术科研、惠普公益四个维度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在医疗领域的落地,构建一个医疗机构、科研团体、器械厂商等多方参与的开放平台,共同推进AI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医疗机器人等众多医疗环节的探索和应用。
初筛成为分级诊疗的发展瓶颈
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我国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等相关文件;2017年的医改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全民医保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展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院/教授乔友林表示,在推行分级诊疗的过程中,我们花了大力气将推行初筛、分流以缓解大医院看病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问题。但分级诊疗的发展瓶颈最终仍卡在了疾病初筛阶段,乔友林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从省级医院开始,越往下级医院推行,其医疗服务能力就越弱。
然而,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要求,到2030年的人均寿命达79岁,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早期诊断率提高15%。同时,规划中还强调要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
对此,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柏愚教授则表示,从消化道疾病来看,我国的食管胃肠癌诊断率低于15%;同时,与日韩胃肠癌五年生存率达到60%至70%的数据相比,我国五年生存仅为30%至50%。柏愚认为,提高我国的胃肠癌早诊早治率,每年可减少数十万的晚期病例。
柏愚教授认为这是没有形成癌症防治策略导致的后果,他认为从消化癌的判断层面来看,AI技术的介入有利于辅助医生进行判断消化道息肉,从而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乔友林表示,临床医生是会犯错误的,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将以往经验总结起来辅助医生进行日常的诊疗工作。
医疗AI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AI技术在医疗领域内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Al创新中心。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看,AI技术针对医疗过程中的部分痛点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针对医疗领域中实际场景的落地运用,AI技术在医疗大健康的这条路该怎么走仍然成为业内专家一直思考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郑众喜表示,当前有很多公司在不同方面提倡AI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但在医疗领域内真正需要人工智能的是两个地方:医生很难诊断的和医生忙不过来的。
针对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乔友林告诉亿欧大健康,从医疗层面出发,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首先应该找到一个普适性技术。他提出,当前的很多公司产品具有排他性,产品与设备是捆绑在一起,导致无法与其他设别连接,这也是腾讯创新性平台的最大亮点。
此外,腾讯互联网+医疗中心负责人常佳也表示,当前AI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抗噪问题。常佳表示,当前很多公司都在宣传AI技术的准确率,他认为除此之外,如何面对不同源的状况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这表现在AI产品在有的医院有着很好的结果,到其他医院却根本不适用。
对此,常佳表示,目前腾讯觅影落地100多家三甲医院,但抗噪的要求非常高。从不同设备、不同医生的操作习惯,到AI技术的训练问题,腾讯觅影目前正在通过广泛性的测试解决上述问题,但他也表示,针对目前AI技术而言还有很大困难,还需要丰富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