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自动采集社区安全、环境监测等15个场景的相关数据,通过城域整合物联网传输及设备管理平台传输到城市运营数据中心,再由城市智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CIIMC)作出智能响应。几个月之后,上海静安区37平方公里区域将被这样的城域物联专网所覆盖。2月4日,作为国家发改委2018年数字经济重大工程之一,“大数据与城市管理(静安)项目”正式开工。
据文汇报报道,目前,上海正在加紧利用最新的智能化技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试点,静安区将在年内新部署50万个传感器,覆盖从井盖、电梯到消防栓在内的大量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通过对不断生成的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推动政府服务、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静安区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按计划,到今年10月底,50万个与精细化管理相关的传感器就将部署完毕,大约相当于每平方公里部署1.4万个。这样的密度和规模,在国内乃至世界同类城市中都相当罕见。
这些传感器将如何分布呢?
据牵头负责项目落地的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首席执行官汤奇峰介绍,传感器将对应15个城市管理场景,包括井盖是否有违规移动、消防水压是否合规、消防通道是否被占、电梯是否出现故障、居民用水水质是否正常……其中,规模最大的传感网络,是部署在重点场所的超过10万个智能烟感系统,以及为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老人配置的家庭照护系统。
据悉,项目首批工程将在2018年9月底之前完成传感器部署,涉及社区安全、养老照护、智能体检、食品快检、食品加工监测、环境监测、消防安全、电梯安全、居民用水、道路积水与污水井盖管理等15个场景,形成具有规模性的城市管理数据自动化采集能力,并在后续打造城市数据管理的“中国样板”。
目前,静安区临汾街道有望成为该区第一个基本完成物联网部署的街镇,党工委书记俞林伟说,他很期待物联网和大数据能帮他们对辖区内近万个窨井盖和100多台10年以上老旧电梯进行24小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