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水污染,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都流入河流里,导致养殖业遭到严重的伤害,最近年全国大面积死鱼事件频发,为什么同样的方式方法,过去可以有不错收成,现在的产量越来越低,甚至莫名其妙的大面积死鱼?
大规模死鱼对养殖户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带来的损失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上百万。然而对于普通养殖户来说基本上还是凭经验,靠天说话。产量变低和大规模死鱼,究其根源还是环境发生了改变,随着土壤、大气、水质的污染越来越重,这直接导致了渔类的生长环境的恶变。水产养殖要提升产量,水体和土壤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渔业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需要通过调结构、促升级,提高增加高附加值品种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利用智能云计算实现养殖水域环境调控,提高名特优品种水产养殖密度,实现高效的水产养殖。高效的水产养殖的实现,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和物理手段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和控制,创造出最适宜鱼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实现高效养殖关键是水体循环处理和控制系统,会使用到控制水体温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COD氧传感器,BOD氧传感器,DO溶解氧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监测水质状态核心是传感器,通过传感器采集水质的数据,然后无线将数据发送到控制中心、电脑、手机APP上面,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当前养殖环境状态。可以自动实现智能预警,当水质发生变化了,可以第一时间实现预警提醒。这一切都是自动化运行,可以不用人去操作,假如水体当中溶解氧低到一个设定的值,系统会自动预警,在手机APP或电脑端,可以看到具体数据。系统会自动开启增氧系统,向水体中增氧,当水体中达到一个上限值了,系统会自动关闭增氧系统,节省能源。即便是在外地出差,也能随时对养殖情况了如指掌。对于一些不方便供电的地区,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新能源供电,对于现在的传感器来说也有很多低功耗的可供选择。就拿禹山七参数水质传感器来说,采用12V供电,最大电流也不到100mA,比现在手机的功耗还要低。
为什么自动养殖系统很早就已经开始推广了,但是普通养殖户的接受度却普遍低迷? 小编觉得有以下五点原因:
1、价格太高。水质传感器大多应用在工业市场,就拿进口的产品来说,随便一支传感器都是上万元,因为价格都让养殖户望而却步。
2、可靠性差。有很多国产的低端产品,单支传感器可以做到几百元,但是对于长期在线监测来说,可能只能用几天或一周,然后数据就不准了,对于这样的产品来说,不用反而还省心。
3、需要经常维护。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年龄比较大的,文化层次有限,如果一个产品,还需要他们经常维护,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增加便利性,反而会是一种负担。
4、使用太过于复杂,不够易用。什么无线,如何操作,各个系统如何对接,这些都是针对工程师设计的。养殖工人根本不懂得如何使用,最好的操作是傻瓜式操作。
5、很多公司的焦点不在用户身上,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政府补贴,以项目试点的心态做事情,项目一旦验收之后,就可以不用去理会,根本不关心实际是否有价值。
那怎样才能满足以上条件,达到普通养殖户的要求呢?经过小编整理资料,列出以下四项建议:
1、传感器和各个系统协同工作,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打雷或者天气变化,产品就失灵。对于这点来说,光学的传感器比较具有优势。
2、不需要用户繁琐的操作,用户只需要知道数值高了还是低了,一切系统化运行,傻瓜式操作。
3、免维护,产品能放到鱼塘里面,几个月不用人去管,产品可以有自维护功能。就拿水质传感器来说,最可靠的是光学原理,因为是光去检测水质状态,可以有较低的维护工作。野外最头疼的是微生物的生长,尤其是夏天,传感器放置一周,上面可以长满微生物,因为有微生物附着,势必会影响数值的准确性。可幸的是,现在有传感器带有自清洁装置,使用自清洁装置,可以3个月以上不用人工去清理。
4、低成本。低成本并非去做一些廉价的,可靠性差,质量差的产品。要以用户能接受的价格,同时具有可靠性,耐用,简单并非易事。对于销售方式来说,最好可以砍掉传统层层代理商模式,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将中间渠道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最后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四款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的进口水质传感器,将它们的优点及性能详细道来。
美国sensorx水下电溶解氧传感器 - DO6400, DO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