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的旗舰平台,是阿里双H战略——Happiness&Health的重要落地者,从成立以来就备受关注。
自成立以来,阿里健康通过集团资源注入、自建、合作、投资等方式丰富业务布局,形成了以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管理为主的四条业务线,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闭环。
阿里健康主要业务领域
今年以来,阿里健康动作不断,换帅、收购天猫医疗器械等业务、投资漱玉平民、华人健康的消息接踵而来,让业界对阿里健康的讨论热度持续升级。
阿里健康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动脉网拟全面梳理阿里健康过往动作,还原阿里健康成长路径;并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判断阿里健康后续业务走向。
强化线下医药零售布局,“资本+业务”高效协同
2018年6月25日-26日,阿里健康连续爆出两笔投资:其一是与漱玉平民大药房已经正式签订增资协议,投资额达4.54亿元,股权占比为9.34%;其二是与华人健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耕区域医药零售市场。
阿里健康本次战略投资及合作的两家企业均为区域医药零售连锁龙头。其中,漱玉平民根植山东市场,有超过1000家门店,2017年销售额达28.6亿元,在医药零售百强榜上排名第11;华人健康根植安徽市场,旗下国胜大药房有超过500家门店,是安徽最大的医药零售企业之一。
阿里健康对漱玉平民和华人健康的投资,是其首次以资本方式进入区域医药零售市场。更早之前,阿里健康曾发起过“医药O2O先锋联盟”,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与张仲景药房合作布局“未来药店”,并向药店开放蚂蚁金服营销、支付、信用等能力。本轮投资,标志着阿里及阿里健康对医药零售渗透更深,资本及业务层面的合作机会将更多。
据动脉网观察,阿里健康这轮对区域连锁药店的投资,也有部分市场因素在起作用。阿里健康投资之外,上市医药连锁龙头、工业企业、产业资本、跨界资本等对连锁药店进行了“收割”,尤其是区域连锁龙头,更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漱玉平民在今年元旦前夕与华泰大健康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并递交了新的IPO申请;华人健康则在去年8月28日获得由华泰证券大健康基金主导的A轮融资。两家背后均为同一资本方,亦代表了资本对连锁药店的热捧。
阿里健康对区域零售药店的投资,更像是获得了一张连锁药店资本化进程中的一张“船票”。比单纯资本注入更有吸引力的是,阿里健康本身深耕医药零售市场,与投资标的之间更能有效联动,未来在医药新零售、医药O2O、处方外流等业务上有诸多发展的可能,实现抱团做大。从这个角度看,未来阿里健康或投资更多区域医药零售龙头,形成“资本+业务”协同模式。
背靠大树好乘凉,阿里健康起点非常高
严格来说,阿里健康是国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第一股。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港股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拿到后者54.3%的股份。2014年10月,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股票代码00241保持不变,标志着阿里健康正式成立。
大树底下好乘凉,阿里健康的起点非常高,在没有任何业务实体的情况下通过战略投资启动,不仅显示了阿里“钱多任性”,同时又表明了这是一种“金钱换时间”的战略——如果自建业务体系的话,很难在段时间内启动。当然,超10亿元的投资,也显示了阿里巴巴布局医疗健康业务的决心。
扶上马,送一程,集团资源持续注入
2015年4月,阿里健康公告,将以194.48亿港元从Ali JK Investment等处收购资产,阿里健康将通过发行股份和可换股债券来支付收购。公告称,注入阿里的目标业务涉及在线大药房进行产品销售的在线交易平台,并称有意使扩大集团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医疗保健旗舰平台。
与此同时,阿里健康和阿里巴巴达成协议。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转让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营运权给予阿里健康,以换取阿里健康新发行的股份和可转股债券。彼时天猫平台通过河北慧眼,间接持有全国第一张第三方互联网药品销售资格证的试点牌照(95095平台),可以经由在平台入驻的商家向个人消费者出售药品,这与阿里健康医药电商平台定位高度吻合。
这一时期阿里健康的主要业务包括药品电子监管码、医药电商平台业务、互联网医院及医药O2O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健康可能是业内最早尝试“处方外流”业务的公司之一。在2015年2月,阿里健康与卫宁软件达成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医院建设、电子处方共享等领域展开合作。
电子处方共享的模式是,阿里健康平台通过与医院HIS系统连接,获得处方信息,并对接给药店,实现处方药的合规院外购买。该模式首先在河北进行落地验证,但由于政策不成熟,很快搁置。
我们看到,这时候阿里健康就想做“闭环”,通过网络医院、电子处方、医药电商平台来打通医疗各个环节,实现诊疗购药一体化服务,模式已经非常前沿。
利益难解,风波不断的2016年
2016年对阿里健康来说,是风波不断的一年。年初,湖南某药店状告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其委托阿里健康运营电子监管码缺少合法性;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公告,决定暂时叫停药品电子监管码,并回收代理运营权。
药监码事件之后,阿里健康决定建设开放、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继续利用其在追溯体系建设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与监管部门、药品企业、行业组织、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以及公众一起,构建一个杜防假药的追溯生态系统。
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现在,产品追溯业务已经成为阿里健康重要的业务线,在原有追溯功能之上,还加入了营销、互动等功能,一些保健品、中成药企业加入了产品追溯平台。
2016年5月,食药监局叫停第三方互联网药品试点平台(试点A证),并规定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暂不得销售任何OTC类产品。阿里健康的策略是,由平台+自营的方式进行过渡,2016年8月,阿里健康以1680万元收购拥有C类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启动B2C药房业务。
在这之前,阿里健康联合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百草堂等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丰满了其医药O2O平台业务。
2016年9月,阿里健康和天猫签署服务协议获得股东大会100%赞成通过,阿里健康获得天猫医药的独家运营权,阿里健康将为天猫医药馆提供全套外包及增值服务,协助天猫发展其医药保健电商业务并收取费用。
整个2016年,对阿里健康来说是风波不断的一年,受政策、行业影响,阿里健康进行了业务调整,也为后续业务开展打下了基础。
深耕“互联网+医疗”,阿里健康模式定型
2017年对阿里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其业务模式基本定型,并在几条业务线持续深耕,大致确定了商业模式和营收结构。
在获得天猫医药运营权之后,阿里健康于2017年5月19日正式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股份认购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天猫平台“蓝帽子”保健食品在线业务注入阿里健康,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宽。
智慧医疗业务是阿里健康2017年落地的重点:7月7日,阿里健康与杭州市余杭区卫生计生局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阿里方面宣布将帮助余杭区实现医疗大脑辅助医生看病,市民根据电子处方在线购药,并由专业物流配送上门。
同月,阿里健康首发医疗AI系统“Doctor You”,该系统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
10月,云栖大会智慧医疗专场,阿里健康首次对外披露前沿进展——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三家医院分别签约,加速智慧医疗落地。
2017年,阿里健康还在疫苗业务上有诸多布局:8月15日,阿里健康携手葛兰素史克首推“网约宫颈癌疫苗”;11月6日,北上广深杭一线城市开启在线预约宫颈癌疫苗接种;12月,阿里健康和中国最大的疫苗企业——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动战略合作,中国生物正式入驻阿里健康的首个成人疫苗服务平台。
2017年全年,是阿里健康业务布局持续沉淀和业务布局逐步丰满的一年,对内而言,业务线进一步清晰;对外而言,合作进一步拓宽,与医院、药企、药店等建立了良好连接,打通了医疗服务全流程,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闭环。
营收逐年上台阶,自营商品销售是主要来源
随着业务布局逐步完善,阿里健康的营收结构也越来越健康,以自营商品销售为主,电商平台收入为辅,支撑了其持续的发展。
阿里健康历年营收
注:阿里健康会计周期为头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如2018年财报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年报中港元已换成人民币,并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可以看到,阿里健康营收增长速度很快,从2015财年的3042万元增长至2018财年的24.43亿元,亏损亦在收窄。
2017财年,阿里健康营收暴涨739.4%,达到4.75亿元,主要贡献来源于医药电商业务,该业务线收入3.79亿元,占比为80%,收入来源包括自营的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医药代运营服务以及医药O2O服务。
2018财年,阿里健康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收达24.43亿元,同比增长414.2%,“收入和毛利的强劲增长乃主要由于本年度健康产品销售业务和电商平台服务收入快速成长所致。” 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和电商平台服务收入分别达到21.49亿元和1.71亿元,占比升至9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健康2018财年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的利润达到800万,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这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阿里健康已经走出亏损。
为进一步整合医药电商业务,并扩充收入来源,阿里健康在2018年5月29日公告,拟以大约18.28亿阿里健康股份,即10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业务。业界认为,这将进一步优化其营收结构。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天猫医疗器械业务的年度商品交易总额已达人民币205.61亿元,涉及8550万活跃买家和超過3300名入驻商家,其中不乏欧姆龙、鱼跃、强生、博士伦和杜蕾斯等知名品牌。
而由阿里健康代运营的天猫医药类目商品及阿里健康收购的保健食品类目电商平台服务业务交易总额合计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电商平台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71亿元,同比实现324.1%的增长。
这表明,阿里健康掌握了超过500亿元的医药器械及保健品电商业务的入口,加上阿里健康自营的药房业务,未来营收想象空间巨大。
“互联网+医疗健康”受鼓励,阿里健康成长正当时
从阿里集团战略注资开始,阿里健康的成长路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注资启动期,业务以电子监管码和电商服务为主;
第二阶段:业务调整期,试水互联网医院、医药O2O、自营电商等业务;
第三阶段:业务定型期,业务格局逐步确定,形成医药电商、产品追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四条业务线;
第四阶段:持续深耕期,经过数年探索,阿里健康已经找到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并有了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后续将持续深耕产业,对已有业务进行“打补丁”的动作。
在阿里健康业务框架下,还应注意其未来可能与阿里系整体医疗健康布局的“联动”。据动脉网此前梳理,阿里系医疗布局包括“自有”业务阿里健康、蚂蚁金服、阿里云、淘宝等,涉及医疗支付、医疗信息化服务、健康服务入口等,这些与阿里健康业务或能很好地结合。
阿里系医疗健康产业布局版图
同时,阿里系资本投资有万里云、嘉和美康、华大基因、国药在线、药明生物、医联、依图科技等公司,也可能与阿里健康进行合作,形成资源互补效应。这对于阿里健康未来发展而言,亦为利好消息。
阿里健康的成长路径实际上是整个“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在早期,大家均抱着改造产业、升级产业的决心切入,但由于政策限制、利益壁垒,很多项目都没有成功。
随着对产业了解深入,逐步由产业的“变革者”转为“赋能者”,思考如何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来为医疗产业赋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产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阿里健康的成长路径,是研究“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非常好的样本,如何快速试错,如何找到持续的盈利模式以支撑业务扩张,如何在政策和产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来适应产业需求,这都是行业新进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树底下好乘凉,打铁还需自身硬。资源只是第一步,太多的资源反而成为限制因素,阿里健康为巨头切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经验。预计随着政策推开,后续将有更多大企业谋求以资源注入、战略转型的方式切入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