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疗

外资携重磅产品亮相 中外医疗器械企业开始激战

2023-08-26 02:05:27

5月14日至1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格外热闹,第81届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就在这里举行。这一始创于1979年的展会,在历经40年后,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盛宴”。

据记者现场了解,这次的CMEF吸引了包括GE、西门子、飞利浦、新华、迈瑞、联影等在内的全球各地4300余家展商参与。一些企业更是在现场首次发布了旗下5G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全新技术产品。

在医疗器械行业,过去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够突出,尤其在高端领域,几乎被外资占领。但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过去一周,多名参展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些细分领域,本土企业已经逐渐赶超GPS(GE、飞利浦、西门子)等外资巨头。

外资携重磅产品亮相

GPS向来是外资医疗器械商的代表,也是过往CMEF上的焦点。

据悉,此次展会,GE医疗带来了21款价值型重磅新品和智慧型创新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型医疗影像设备、数字化应用和服务、高端复合手术室、智慧重症、移动诊断等诸多领域。

西门子、飞利浦也“不甘落后”。事实上,飞利浦早就通过媒体宣布,在此次展会上,其将进一步发力健康医疗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医疗的创新战略,并向业界展示其覆盖“精准诊断”、“介入治疗”和“互联关护”业务板块的最新信息化和智能化创新解决方案。

同样是聚焦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等方面,西门子医疗发布了智能化影像设备、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数字化医疗生态圈、实验室诊断等最新成果。

根据主办方提供的信息,飞利浦AE医疗环境优化系统、GE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瓦里安的涵盖放疗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易普森的宫颈癌筛查AI整体解决方案、BD 医疗分布式智能药品管理系统、罗氏全自动核酸检系统等新品均在展会上进行了首发仪式。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为445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中枢为15%-20%,远超全球增长。基于此,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们均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之一。

有外资医疗企业高层指出,为了推出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过去,其在本土化上一直在推进“量身定做”。“中国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不一样。高端大型三甲医院的各项需求,包括临床、科研和教学都与国外大型高端医院类似,因此,公司在国外的产品也可拿到中国来,跟三甲医院一起做;中国基层医院所需要的产品可能只针对临床;民营医院则更关注的是如何能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如何聚焦目标市场,如何通过资产运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坦言,中国已成为GE全球最重要的成长型市场,又具有特质明显不同的细分市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以中国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真正推出适用于中国的、高性价比的、涵盖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土从跟跑转向领跑

“这是我们公司第三次参加医疗器械展,每年都会有收获。一方面,同行有影响力的企业都积极参与,我们自然不愿掉队;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在这样一个公开平台上,看看GPS这类跨国公司的产品研发情况。”一名本土医疗器械公司的中层这样向记者表示。该人士还表示,整体来看,今年CMEF的看点依然很足,且本土医疗器械的“气场”并不比外资巨头弱。

记者注意到,本土医疗器械商们也希望向外界展示企业的产品创新实力。以联影为例,在展会现场,联影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联影带来了横跨诊断、治疗、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各产品线30余款产品。

过去,中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外资占据,国产医疗设备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这一情况或已被打破。为了同外资竞争,部分企业更是采取了“联盟”的模式。

5月14日CMEF开幕当天,包括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图玛深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李钟医生集团和赛昂国际医疗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成立了中国肺癌智能诊疗战略联盟。

据称,该联盟旨在依托各家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源在肺癌诊疗领域探索实践,探索出一套可操作与可推广精准肺癌防治诊疗策略,进而实现技术下沉,在基层市场推广。

对于该联盟,上海健康生活促进会会长贾建德告诉记者,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要超越外资,需要在现有产品上嫁接高新技术。“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些设备发展好了,我们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赛诺威盛创始人付诗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某些领域,本土医疗器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和国外企业几乎没有差距。“以大型设备影像为例,国内和国外的水平已经相差无几。在某些方面,国内厂商甚至要比国际厂商做得还要好,在超高端领域,国内也不乏优秀厂商。此外,国内以图玛深维为代表的AI影像辅助诊断公司做得风声水起,智能新技术不断迭代。所以,我相信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付诗农说。

国内一家医疗企业高层向记者指出,过去,本土一些医疗器械企业多走低价竞争之路,但企业不能总靠低价,设备厂商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市场本质,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同时走差异化道路。“中国厂商比国外厂商有一个先天优势,它更贴近客户,能够帮助客户实现其所需的临床技术,这个是国外厂商永远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