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上,一辆造型简洁却极具设计感的跑车格外吸引眼球。如果不仔细了解,许多参观者都以为这是某个汽车品牌的广告宣传。
令不少参观者惊讶的是,这辆“酷炫”的跑车竟然是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张展和马军飞的毕业设计作品。
图1:张展和行胜团队的毕业设计作品——Tsisen电动跑车。
1∶1比例造出真车,还能跑动起来,这在清华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尚属首次。通常,学生们的毕业设计为1∶4的油泥模型,且多是概念车,不能驾驶。
那么,毕业设计造出一辆真跑车需要花多少时间?答案是58天。5个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造出了这辆以轻量化、年轻化、智能化、模块化、轻奢主义为定位的电动跑车。或许,他们创建的汽车品牌名字就揭晓了他们的秘诀——取自清华校训“行胜于言”的“行胜”。
其实,在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每年都有毕业生想造出1∶1汽车的毕业设计,但最终都因难度太大而放弃。
在张展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设计不能仅仅服务于造型。
一般来说,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生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图稿的模型设计上,然后交由工厂打造缩小版模型。在1∶4的油泥模型设计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在汽车外形、功能等方面发挥想象力。
而一旦决定把模型放大为1∶1,且要求汽车能真正行驶,就会出现很多设计与实际生产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比如,有的造型很酷炫,但因造价、工艺技术等原因无法实现。
这就意味着,设计者必须作出“妥协”,放弃不能实现的设计细节。
因此,当张展提出造“真”车的想法时,意料之中受到各方的质疑。
“我不想‘纸上谈兵’,设计不能光是服从于造型,毕竟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的。”张展希望,他可以制作出一辆真正可以坐进去感受的交通工具,拉近参观者与作品的距离。
最终,张展下定了决心。他一个人抱着电脑找投资者谈融资;联系“行动派”马军飞,俩人一拍即合,分别负责跑车的外饰和内饰。随后,还拉来了已从中国美院毕业的王帮龙负责外观设计和优化,清华汽车系张旭峰负责车架搭建与底盘,以及在汽车研究院工作的陈硕负责整车钣金和性能的品质提升。
就这样,由5个本科生组成的“行胜”团队组建成功。“以团队的形式来呈现、以创业的理念去打造,这才是我对毕业设计的定义。”在张展看来,毕业设计不是一次结束,而是一次新的开始。它的意义在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从个人到团队作战模式的转变。
真正开始做起来,他们才慢慢意识到这个决定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在两个月的制作过程中,他们通常熬夜到第二天凌晨3点后,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也不到6个小时,甚至为了想办法解决每一个不可抗因素,他们最后住进了工厂里。
张展说,造车时,他们并没有设计图稿,而是在制作完车架后,直接前往距离清华40公里外的工厂做泡沫削型,突破草图的限制,在整体形态造型的三维空间上对汽车设计进行推敲。
在马军飞看来,这就像欧美服装设计师进行立体剪裁一样,在三维空间内探讨车的造型,可以在实践中探讨、解决设计与制作之间的问题。
制造中,困难也接踵而至:在切割车架的过程中,整个砂轮机飞了出去,王帮龙整个左手都受了伤;在包裹内饰的时候,由于温度较高,在打开胶罐的时候胶水喷了出来,直接喷到了马军飞的眼睛里;在跑车外壳的制作过程中,立体空间的对称问题困扰了行胜团队很久。车身两侧很难保证对称,历经多次失败后,他们在实车上建立XYZ面做好对称,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张展把这一次毕业设计比作一次“轻研发”。尽管这辆Tsisen电动跑车华丽亮相,并且能真正行驶,但严格意义上,很多制作过程并不符合汽车的生产规定。但这次“轻研发”赋予这辆车的,是全新的定义和设计,也为行胜团队下一辆车的研发有了方向指引。
马军飞告诉记者,这辆跑车在外观上运用凸起的棱线和面与散射的面之间的冲突语言,表现出一种冲突对比却融合的美。而轮胎尺寸调大、底盘调低,则赋予跑车更加轻盈的姿态。
为了将轻量化体现在设计中,行胜团队选择了一种轻型的、强度高的工程塑料制作内饰。车身原计划采用碳纤维实现轻量化,但由于造价和成型工艺原因,最终采用了玻璃钢。
此外,他们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操控系统:将物理按钮部分减去,保留一些必要的按钮,操作由一块尺寸为12.1英寸的屏幕代替,便于用户在其习惯的平滑屏幕上的操作体验。
在留下来的几个物理按钮中,他们也玩出了新花样:保留的蓝牙物理按键,活动可拆卸,可以放到任何他们习惯的地方操控,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去调整。真正符合年轻用户对跑车智能、新潮的需求。
目前,这辆跑车已接通12V电压的电路,72V主线电路的所有并联也已全部疏通,可以真正跑起来。
然而,张展坦言,Tsisen跑得并不快,声音也没有传统跑车那样的带劲儿。原因是,中国路况无法达到跑车动辄250公里以上的时速,法律也不允许。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跑车,是因为它的酷炫的外形。
因此,行胜团队试图通过“轻奢”定位体现环保理念。他们选择电能作为跑车动力,通过外形的设计感吸引年轻人接受新能源。他们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是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现在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代步车,符合年轻人所需的电动汽车是一块很大的市场空白。”接下来,行胜团队会抓住未来年轻人的购车需求,提供既满足通勤,又符合他们个性、经济适用的智能电动跑车。
“这辆车最根本的意义还是在于,它是一个毕业设计。我们现在做到了1和10,建构起了大致的框架,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2到9之间的内容给填充了。”张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