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日人觊觎的目标。此前种种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只就具体的产业问题看看中日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没有贬低谁的地方。
中国汽车工程师VS日本汽车工程师
①关于待遇
日本车企,工程师都说自己工资低,然而很少有人跳槽,毕竟跳槽也涨不了多少。
中国车企,工程师都说自己工资低,然后很多人跳槽了,因为一直在一个公司呆着工资每年涨10%,而跳槽工资涨幅却25%起上不封顶。
日本车企,高中刚毕业零经验的工人,进厂之后时薪1500日元。假设一个月工作20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月薪就是30万日元。拿着这个月薪在东京租房可以活得挺滋润了,所以工人们安安心心地干活。
中国车企,工人月薪3000人民币,这个工资想在北上广深活得滋润有难度,所以工人心里较活泛,想去待遇更好的地方,心里活泛之后零部件误差就大了。而且有人回老家过年之后就不回来了,反正换家工厂也能拿到差不多的待遇,何必单恋一枝花?
中国车企,工程师、工人的价格远低于价值,廉价的工程师、工人共同撑起中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的神话。
日本车企,一边哀叹选理工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边望着中国廉价而优质的人才流口水。
日本车企的工会,工会站在员工立场向公司要求给员工涨工资,发奖金
②关于能力
1个日本人1条虫,10个日本人1条龙9条虫,9条虫在1条龙的带领下合力前进,所以10个日本人可能赛过1条龙。
1个中国人1条龙,10个中国人4条龙6条虫,然而4条龙却不一定面朝同一个方向,所以有时10个中国人不如1条虫。
③关于团队
中国人说“错不在我”,说“我是对的”,大家都是对的,然而有时项目却完蛋了。
日本人说“我错了,我改”,大家都有错,然而项目往往却成功了。
中国车企,1个5~10年经验的经理带着4个3~5年经验的主管,以及20个1~3年经验的工程师。
日本车企,1个20~30年经验的经理带着4个10~20年经验的主管,以及15个3年~15年经验的工程师,5个1~3年的工程师。
中国车企,规范是工程师自己定的,工程师一边担心自己写的规范不够好,一边羡慕日本人有那么完善的规范。
中日合资车企,规范是日本那边拿过来的,中国人动不了,工程师很羡慕民企的工程师有修改规范的权限。
日本车企,实验室每天早上打扫一次,世界500强公司No.1 BOSS来实验室视察时,我跟平常一样打扫卫生,跟平常一样干活。
中国车企,清洁阿姨打扫卫生,平常无人管5S,但大领导过来视察时,原本松弛的弹簧瞬间绷紧了,工程师们被勒令穿正装,容易弄脏衣服的活也暂停了。大领导走了之后,总有人问“妈蛋,我的设备被谁藏哪了?”
④关于专家
日本车企有很多细分领域专家,有人职业生涯30年就钻研一小块东西,在那个领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顶级专家。但是,他们对其它领域了解不深,做需要横跨多个领域的工作时他们会觉得力不从心。
中国车企有很多“系统工程师”,他们什么都懂一点,在做横跨多个领域的工作时,他们能侃侃而谈干得有模有样。但是如果让他们去解决细分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就有人顾左右而言他。
日本车企,在日华人做到课长就很牛了,能在两田、日产中晋升到部长的,目前似乎只有日产那位法务主管。
中国车企,似乎来个日本人都是“日本专家”,但总有日本专家拿着高薪却不干啥事。
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日之争
锂离子电池产业从90年代初诞生以来,至今已有大约30年时间,这个行业从日本垄断,到日韩争霸,到现在中日韩三足鼎立,现在逐渐开始向中国垄断的方向发展。
2016年竞争格局图,全球十强锂电池公司,日本有两家:松下和索尼,韩国有两家:三星和LG,剩下全部是中国企业,其中比亚迪是中国的老大。
按照国家来分,中国厂家占了全球60%的销售额,日本占了全球17%,韩国占23%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国厂家的增长速度比日韩要快,也就是中国占世界的份额还在继续提升。
2016年的全球TOP 20锂电池生产厂家,中国有15家,日本有3家,松下,索尼,AESC,韩国有2家,LG和三星。
这个TOP20榜单漏掉了中国的两家主流手机锂电池供应商,深圳欣旺达和惠州德赛电子,这两家是苹果Iphone手机的御用电池供应商。
欣旺达2016年可谓是大丰收,其营收为80.9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59%,
除了苹果以外,欣旺达已经成为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魅族、乐视、金立等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主要供应商。欣旺达自从意识到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开始“远苹果亲国产”以后,其在近两年来,均保持高速增长。
再来看看德赛电池公司在2016年全年实现营收87.24亿元,同比上升3.44%;实现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10.89%。
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将给锂电池打开极为广阔的空间,全球每年销售15亿台智能手机,对应15亿只电池,全球每年销售9000万辆汽车,如果有一天全部都用锂电池的话,一辆车的电池容量等于5000个手机电池,从手机到汽车,这意味着锂电池的市场空间扩大300倍。
我们可以看到,宁德时代仅仅是做汽车动力电池,短短几年其营收就轻而易举的超过了欣旺达,德赛,ATL这些国内知名给苹果,三星,华为供货的手机锂电池厂家,而且其营收增速还非常惊人。要知道国内的电动汽车化仅仅是刚刚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