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压倒日系 世界乘用车发动机格局生变
编前:不久前,本报刊发了2009年度国际发动机大奖评选结果。大众、奔驰、宝马等品牌的发动机在多个评选项目中表现出色。该评选由英国发动机专业技术期刊《国际发动机技术》举办,自1999年起,每年一届。本报这期回顾和比较历届评选结果,向读者展示不同国家汽车制造商生产的发动机在技术特点、综合性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德系发动机领先
今年国际发动机大奖的评选结果显示,德系发动机赢得了12个奖项中的11个,其中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四个品牌是主要赢家。德系发动机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
德系发动机在国际乘用车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在最近几年逐渐建立起来的。2002、2003、2004年曾经是德系发动机表现平平的三年。2002年和 2003年,德系发动机均获5项大奖,2004年,只获得4项大奖,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从2005年开始,德系企业开始发力,得奖项目逐渐增多,到 2007和2008年,获得的奖项已经达到10项。今年,伴随着11个奖项被收入囊中,德系发动机的表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德系发动机的成功取决于其出色的性能。德系发动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发动机动力性强。德系发动机非常注重动力性能的提升,多带涡轮增压器。比如荣获2.5升~3升(含)组最佳发动机大奖的宝马 3.0L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就采用了双涡轮增压技术。相关资料显示,双涡轮增压技术能使发动机在很小排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大的动力,一般可以与比自己排量大 0.6L~0.8L的发动机相抗衡。
其次,德系汽车制造商在柴油机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目前看来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在欧洲,柴油车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7%,各种鼓励性的税收政策和消费者对柴油机的普遍认同对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使欧洲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新型柴油发动机的研发当中。因此,在柴油机技术方面,欧洲的汽车生产厂商是走在前面的。历届获奖柴油发动机均为德系产品,比如获得2009年2.0L~2.5L(含)组最佳发动机的梅赛德斯-奔驰2.1L CDI柴油机、获得2007年2.5L~3L(含)组最佳发动机的宝马3.0L双涡轮增压柴油机。
第三,重视提升燃油经济性。一直以来,德系发动机给人的感觉是过于强调动力性能,而不是燃油经济性。不过,这一情形已经有所改变。上世纪90年代,受燃油经济性较好的日系发动机的强烈冲击,德国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燃油经济性。比如,德国大众于2001年推出了应用FSI燃油分层喷射技术的发动机,该技术将燃油以较高压力精确地喷入燃烧室内。与传统发动机技术相比,FSI发动机的功率可提高10%以上,而燃油消耗却降低了10%。
德系发动机在充分发挥动力性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节油技术。目前,德系发动机研发投入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仍可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日系发动机失去往日辉煌
2009年,日系发动机仅获得12个奖项中的1项。从历届评选的获奖情况来看,日系汽车发动机已经失去往日的辉煌,并且在最近几年整体表现一路下滑。
2002年,日系发动机获得5项大奖。其中,本田公司独揽4项。2003年,日系发动机获得7项大奖。这一年,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受到业界追捧。2004 年,日系发动机获奖项目继续增多,达到8项。丰田普锐斯1.5L混合动力发动机取代了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成为当年的最大赢家。这款发动机获得4项大奖,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005年,日系发动机从巅峰状态开始走向衰败。2005年以后,马自达的发动机未能得奖。2007年,本田的发动机也开始与奖项无缘,只有丰田一家,依靠普锐斯1.5L混合动力发动机以及1.0L直列三缸VVT-i发动机得以在评选中露脸。然而,2009年,丰田普锐斯发动机终于因年头过久,使评委失去兴趣。只剩下特色并不鲜明的丰田1.0L直列三缸VVT-i发动机维系着日系发动机的一点光芒。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650;
if(w < m){return;}
else{
var h = $(Id).height;
$(Id).height = parseInt(h*m/w);
$(Id).width = m;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var i=0;
for(;i 在德系发动机开始重视燃油经济性的这些年,日系发动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渐减弱。不过,对于日系发动机未来的发展,仍然有人持乐观态度,主要理由是日本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动力,比如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美系发动机整体表现平淡 美系发动机在国际发动机大奖评选中表现平淡。美国是汽车大国,是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可是美系发动机在国际性发动机评选中的获奖机会却非常少。在过去11年的连续评选中,美系发动机总共获得4个奖项,最近一次获奖是在2005年。 有人说,美系发动机获得的奖项不是4个,而是5个。2001年,通用旗下的萨博公司推出萨博SVC并获得年度最佳高性能发动机大奖。由于通用2000年才收购瑞典品牌萨博,很多人认为这款获奖发动机的研发与通用汽车无关。 美系发动机技术进步迟缓,整体表现乏善可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相对于德国等欧洲国家,发动机动力性强的汽车在美国没有用武之地。美国多数地区高速公路限速60~75英里(100~120公里),即使发动机有强劲的动力,也无处施展,并且美国人的高速公路文化一直是嘲笑那些超速行驶的人,因为他们不遵守法律、不尊重他人的安全,更谈不上尊重自己。另一方面,美国资源丰富,对能源危机认识较晚,不注重降低发动机油耗。“油老虎”曾经是人们对美系车发动机的评价,不过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美国汽车企业正在努力改变发动机工艺粗糙和耗油的传统印象。 法系发动机技术创新能力弱 国际发动机大奖评选从1999年开始举办,在连续11年的评选中,仅有两款法系发动机获奖。一款是标致-雪铁龙与宝马公司共同开发的1.6L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另一款是标致-雪铁龙2.2L HDi柴油机。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法系车获奖几率仅为1.5%。 提到法系车,很容易让人想到时尚、前卫、浪漫这些词语。法国设计师独特的外形设计理念成为法系车的特色。然而,在整车性能方面,法系车普受好评的仅有操控性,很多法系车型的消费者认为,在弯路行驶时,车辆可控性很好。 1976年,标致汽车公司吞并了历史悠久的雪铁龙公司,成为法国最大的汽车集团。这个公司的产品被视为法系车的代表。标致汽车曾经获得第一个赛车冠军,也是第2家自己研制内燃机的百年汽车企业,可如今其车型的动力性已经不被消费者认可。其中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法系车的外形研发占用较多的研发资金,在动力研发方面投入不足。二是法系车发动机趋于平民化,注重小排量车的生产,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的创新严重不足。回顾标致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1985 年~1994年,标致汽车在各个赛场捷报频传,被称为标致的冠军时代,然而从1995年起,标致汽车在车辆技术方面更多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先进技术的储备不足。 在小排量车受宠的今天,法系发动机的竞争力不可忽视,虽然它与国际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仍有距离,但是法系发动机的稳定性值得称赞。此外,标致-雪铁龙的优势在于高性能的小排量柴油发动机,许多知名厂商都与其合作。例如宝马、福特等厂商,都与标致-雪铁龙有联合开发柴油发动机的项目。而许多厂商,如日本三菱,甚至直接采购该公司的产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650;
if(w < m){return;}
else{
var h = $(Id).height;
$(Id).height = parseInt(h*m/w);
$(Id).width = m;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var i=0;
for(;i
关于美系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形势,很多分析人士持谨慎的态度。不仅因为欧系、日系发动机发展迅猛,赶超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因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美国汽车工业遭到重创,研发投入将被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