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是一个烧钱的项目,所以在造车新势力发展之初,如何能够融到资成为了发展新能源的首要前提。
或许是新能源这个巨大的前景带动了资本的发展,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700亿元。其中,蔚来、威马、小鹏、拜腾、FF、奇点、车和家、爱驰、电咖、前途等10家较为知名的造车新势力,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
实际交付量堪忧
从发展至今,投入造车新势力的钱已经超过了1700亿,但实际来看,大家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如今交付的企业也只有那么几个。
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中实现交付的车企在2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虽然也不排除是2月份车市会整体下滑的因素,但从下滑程度来看,大家的交付量确实令人堪忧。
销量上来看,蔚来的表现稍显稳定,2019年1月份交付的数量为1805辆,2月份为811辆,仍旧坐在了新势力的头把交椅上。而在1月份成功跻身造车新势力交付第一梯队的威马。虽然在1月实现了2005辆的交付,但在2月份,威马有很大的下跌,只实现了467的交付量。第三位的小鹏,在1月份实现了906辆的交付,2月份则下降到了56辆。而其他的车企的交付数量更是惨淡,基本处于产品小批量交付阶段。手握巨资的造车新势力,为什么还是如此不靠谱?
为圈钱、圈地而来
实话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和国家的政策红利不无关系。国家的支持以及新能源的巨大前景,让许多造车新势力看到了“未来”,毕竟若是真的能抓住这个新风口,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所以在这几年来,冒出了许多造车新势力。当然,在新事物发展起来时,野蛮生长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实际发展中,造车新势力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比如说在去年引起大家热议的贾跃亭和许家印事件,尽管如今两家都已经各自找到了新东家,但因FF集合了造车新势力“难产”与“疯狂烧钱”两大通病,不禁令人发问到底造车新势力在玩空手套白狼的套路,还是真的想实现颠覆传统出行的造车梦?
同时,在新造车势力中,还存在不少为了圈地而来的现象。因为在造车新势力的“家底”中,不乏有各种房地产大佬以及商业巨亨,而真正懂车的、想要在新能源市场干出一番事业的,其实并不多。
尽管经验少,步子却不小
尽管有不少人是为了圈钱、圈地而来,但也许多愿意在新能源市场认真发展的造车新势力,毕竟这个新风口是极具有吸引力的。
但大家都知道,造车不仅烧钱,其背后的工作更是严苛。以传统车企来说,它们在产品研发周期上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律可循,全正向开发的车型更新换代的节奏一般都是五年左右一个大改款,两年左右一次小改款。
而更重要的是,一款新车在上市前,都要经历耐久性试验、密封性试验、NVH试验、风阻系数试验、碰撞实验、电磁兼容性实验等等几个大类的上千项的测试,路试的总里程也普遍要达到几百万公里。而作为“外来人”的造车新势力,在之前没有造车的经验的下想要令人信任,其实是很难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成为“小白鼠”。像是上市了几个月的蔚来,就出现了例如系统突然死机、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不符以及质量问题堪忧等问题,这些与初次造新能源汽车,没有经验之谈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比传统车企更加“外行”的造车新势力,甚至还宣称要在2-3年时间来完成传统车企至少需要5年才能干完的事情,这还是在缺乏供应链体系、工厂、售后保障的前提下。可以说,造车新势力的想象是很美好的,但光靠一张嘴和几张PPT来进行蓝图的描绘,确实很不靠谱。
小编语
此前,在大众、丰田等传统跨国车企以及特斯拉没有大举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大家对于造车新势力其实是比较看好的。但目前看来,在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仍处于产品小批量交付阶段时,“狼”就已经开始在慢慢入侵了。
可以说,2019年将会是造车新势力面前的一道坎,头部新势力车企可能还能抵抗特斯拉和传统车企电动车的冲击,但那些盲目跟随政策进入市场、为圈钱、为圈地、为拿补贴却迟迟拿不出产品的企业,面临的下场或许就是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