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SUV增速起起落落,外资品牌凭借硬实力市场厮杀

2023-06-27 02:07:49

35392、26042,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018年7月中国轿车和SUV销量排行榜第一的车型。

SUV增速起起落落,外资品牌凭借硬实力市场厮杀

当然,这看似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前两年以长城汽车哈弗H6为代表的SUV阵营,前几名在销量上保持着对几款主流外资品牌车型(朗逸、卡罗拉、轩逸、英朗)的绝对碾压。

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弗H6曾经单月销量突破8万辆,这是让大洋彼岸“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都感到震惊的数字。因为在那里,只有福特和通用的皮卡才能如此“疯狂”。

SUV增速起起落落,外资品牌凭借硬实力市场厮杀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中国汽车市场也没有任何一个细分市场能够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单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5%。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作为销量“发动机”的SUV,失去动力。

所以,从2017全年和2018上半年上市车企财报中,就不难发现,严重依赖SUV产品获取利润的企业,出现了较大问题和更为严峻的挑战。

梦总是会醒的,只是时间早晚。十几年来,SUV市场增速就像一场“春梦”,高溢价、高销量、高利润,让汽车公司心中荡漾,有的进入的早,大捞一笔;有的进入的晚,但依然能够在增量中分得一杯羹。但当增速暴跌之后,留给市场的则是哀鸿一片,增量争夺变成存量厮杀,谁更紧张?

中国品牌的“破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品牌SUV销售36.6万辆,同比下降7%,占SUV总销量的57.9%;1~7月中国品牌SUV销量为335.7万辆,同比增长8.5%,占总销量的六成,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似乎,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依然在增加。但在这组数据背后,则是中国汽车品牌逐渐显露的破绽,也凸显出SUV退潮对部分自主车企造成的巨大影响,有些企业利润奶牛存在“断奶”的风险。

从数据上来分析,今年7月份,能够真正称为自主品牌的车型在SUV销量榜单中仅剩4席,但前两年该数字最高能够翻倍。尤其在榜单前三名,过去一段时间更是被长城、广汽和宝骏占领,但现在状况并不乐观。

目前在中国汽车品牌第一阵营当中,SUV退潮对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这两家公司影响较大。其中,长安汽车三款主力SUV产品在前7个月均没有突破10万辆大关,这对其全年业绩将产生较大影响;长城汽车虽然依然有H6支撑全局,但其小型SUV还是出现波动。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长安汽车正加强智能网联,以及车型设计;长城汽车方面,哈弗品牌重新调整产品线,从红标蓝标变为H系列和F系列。

相比之下,依靠SUV和轿车两条腿走路的吉利汽车,情况比较乐观。旗下SUV车型销售比较稳定。吉利发布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销量为76.6万辆(SUV 占比超过50%),净利润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销量增速,表现出高价值的SUV车型销售势头良好。

不过,对自主品牌第二阵营和第三阵营,日子则没有那么好过。今年以来,上汽荣威、广汽传祺虽然还能保持增长,但终端销售压力非常大。RX5、GS4这两款“明星SUV”,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挑战。

从长安、上汽和广汽自主品牌来看,这几家企业的破绽主要是主力车型推出后,“吃老本”现象严重。包括在中高端SUV领域亦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破绽百出。

作为第三梯队,包括几大国有汽车集团和地方性国有车企,以及部分民营公司就面临更加恶劣的环境。

如海马、东风风神、江淮等企业,因为SUV退潮,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合资公司外方的淘汰车型或技术,推出低价产品短暂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低,消费者逐渐对这些品牌敬而远之。

也因此,虽然自主品牌SUV销量依然保持增长,但正在呈现“马太效应”。这种情况,在SUV退潮之际显得尤为明显,对外资品牌,也同样如此。

外资品牌的“麻烦”

2018年,大众汽车发布了野心勃勃的“大众SUV战略”,即便SUV退潮,大众还是打算推出10款SUV产品,欲实现SUV与轿车所占市场份额相等;而丰田汽车也在TNGA构架下,推出了两款小型SUV,更为直接的抢占入门级SUV市场。

按照这两个世界汽车巨头的规划,虽然没有赶上SUV的“第一班高铁”,但绝不会错过比拼硬实力的市场厮杀。

看似晚到,但正如大众中国品牌负责人冯思翰所言,中国品牌将这个市场变得成熟,但越是这样,对于产品和品牌力较强的后来者,就越会有后发优势。

但对于这些处于头部的合资公司并非没有麻烦。

随着吉利旗下领克品牌的崛起,以及长城汽车WEY品牌站稳脚跟,合资公司SUV车型并非依然高高在上,即便大众、丰田,甚至是奥迪这样的高端品牌,也随时可能被中国汽车品牌“找麻烦”。

实际上,汽车K线认为,在某些层面上,SUV退潮对合资公司影响更大。因为这会造成自主品牌实力较强的企业不断向上突破,与此同时,豪华品牌也会因为市场变冷,向下压迫。因此,诸如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这些外资品牌就不得不丢掉外资品牌的面子。

去年底,现代汽车为了提升销量,推出了价格进入11万元区间的ix35,这款车曾是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最为重要的SUV车型。

作为现代的兄弟,起亚则直接将合资公司SUV产品线拉到6万元,这个价格已经直接等于跟低端的宝骏品牌近距离“搏杀”。

同样,法系车日子也不好过,东风标致雪铁龙两大品牌,几乎新产品一上市,就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

哈弗全新H6、吉利博越等主流中国品牌,则对其市场进行蚕食。数据显示,7月现代汽车SUV销量全面下滑。

令人唏嘘的是,今年4月10日上市、被北京现代寄予厚望的昂西诺(ENCINO),除上市第一个月取得了近4400辆的销量外,此后便开始急剧下跌,7月份仅仅售出65辆。而这只是北京现代下半年开局的缩影,同样也是部分合资公司可能将面对的挑战。

笔者认为,在SUV市场这次阶段性退潮过程中,很难去判定对中国品牌还是外资品牌的冲击更大。当前对于绝大多数汽车品牌而言,要做的不仅仅是担忧市场需求的“退潮”,而是产品质量、服务和信心的“退潮”。

有分析指出,也许这种阶段性下滑是暂时的,但现在它却引发了各大车企的紧张。